愛沙尼亞勵志故事 《擊劍大師》堪比「紅葉少棒」

台灣娛樂新聞

News 娛樂新聞 / 台灣娛樂新聞 223 瀏覽 0

愛沙尼亞勵志故事 《擊劍大師》堪比「紅葉少棒」
馬特阿凡迪(中)在電影中讓失去父親的孩子們看見了一線生機。(海鵬提供)

電影《擊劍大師》(The Fencer)17日舉行試片,吸引眾多擊劍人士欣賞,就連香港擊劍俱樂部,都來電詢問該片赴港放映的可行性。「早安台灣擊劍」粉絲團還發起「模仿海報pose」活動,吸引4000多名擊劍好手爭相上傳模仿照,更有人異想天開將「進擊的巨人」和樂高公仔都創意入鏡!

《擊劍大師》是芬蘭導演卡拉斯哈洛(Klaus Haro)第三部角逐奧斯卡的電影,故事改編自體壇「擊劍大師」恩德爾奈利斯(Endel Nelis),馬特阿凡迪Mart Avandi飾)年輕時的真實故事。當時戰亂強徵兵使許多家庭破碎,隱身在小鎮教授擊劍的恩德爾奈利斯,反讓失去父親的孩子們看見了一線生機。他藉擊劍教孩子們重拾笑容與自信,孩子們也將對父親的思念,投射在他的身上。電影不僅喚回人們對彼此的關懷,也弘揚了人性的價值與生命的可貴。

男星馬特阿凡迪(Mart Avandi)和童星莉莎克佩爾(Liisa Koppel)在片中飾演師生,兩人亦師生、亦父女的濃郁感情,深深打動了觀眾。尤其學生鼓勵老師開設擊劍課、四處宣傳招兵買馬,老師則因學生的一句激將話「你是覺得我們不夠好嗎?」毅然決定冒著生命危險,帶隊前往列寧格勒(今聖彼得堡)參加擊劍競賽,才成就了這段愛沙尼亞運動史上的擊劍奇蹟。這場奇蹟幾乎可與台灣當年的「紅葉少棒隊」相提並論,都是在地倉促成軍的隊伍、卻以懸殊比數擊敗強國明星隊的真實故事,不僅充滿勵志性,更為愛沙尼亞日後揚名奧運奠下了穩固基石。電影4月1日上映。

(中時即時)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