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店主人告白:開書店是幌子

台灣娛樂新聞

News 娛樂新聞 / 台灣娛樂新聞 147 瀏覽 0

書店主人的告白:開書店是幌子
左起為書店老闆:鹿途中旅遊書店、燦爛時光書店、鶵鳥藝文空間。(夢田文創提供)
書店主人的告白:開書店是幌子
燦爛時光書店創辦人張正。(夢田文創提供)
書店主人的告白:開書店是幌子
最後一場講座。(夢田文創提供)
書店主人的告白:開書店是幌子
張正帶著書與移工分享。(夢田文創提供)
書店主人的告白:開書店是幌子
「鹿途中旅遊書店」每一期的黑板都告訴著旅人從哪回來、又該繼續往哪裡前進。(夢田文創提供)

「開書店都是幌子!」燦爛時光書店創辦人張正於《書店裡的影像詩》島讀講座最終場上一語道破。張正是「四方報」創辦人,在媒體界服務多年長期關心東南亞新住民,後來離開報社。張正認為雖然外籍移工極少數會因為閱讀改善生活,但他相信仍然有「一百分之一」的人會想閱讀,因此在中和開了這家東南亞主題書店。

為何叫「燦爛時光」?張正有感於一位印尼幫傭所說的一句話「Reading makes me free.」(閱讀讓我自由),再加上自身在異鄉時,看到家鄉的文字感到特別燦爛,也呼應他喜愛的一本書《燦爛時光:Lucie的人生探索》,書中描述在美國替早期移民留下珍貴紀錄的學者露茜燦爛的一生。

遠從澎湖趕來的鶵鳥藝文空間店長小佩提到,為了推廣生態議題的理想,所幸將戶籍遠從新竹遷到澎湖:「這裡靠觀光維生,如果不意識到環境的問題,海的狀況越來越差,就會發生越來越少人來的狀況。」鶵鳥藝文空間不被書店名字定義,這裡賣書、展覽、講座、賞鳥,讓人和人、人和生態的距離更近了。

拍攝期間,這家書店唯一讓《影像詩》第二季拍攝團隊全數落淚,鶵鳥老闆朱雲瑋說:「其實我從小就怕鳥,現在不一樣了,騎車看到天上過境的鳥群,會停下來跟牠們說『嘿、你來啦!』今年又見面了的感覺真好。做這一行,都要真心喜歡這件事才能做下去。」這是《書店裡的影像詩》第二季:「開書店不偉大,但是我很快樂的真情流露。」

鹿途中旅遊書店的老闆鹿鹿、Eva則說,開書店的目是想讓大家分享旅遊,讓世界走進書店。曾經有一位要去墨西哥的旅人來到店裡分享:「有時候,不是世界遺忘台灣,而是台灣選擇遺忘世界。」讓鹿鹿、Eva有所啟發,努力撐起這個小地方。鹿途中旅遊書店位於世貿中心旁的巷子裡,有很多外國人自行發現前來交流,熟客都知道,老闆很愛幫客人查便宜的機票。書店最常邀請旅人帶一張旅行中的照片來分享,重要的或許不是旅遊書的交易,而是人和人的交流。

《書店裡的影像詩》是一部關於台灣獨立書店的紀錄片,用侯季然如詩般的影像手法,紀錄書店隱藏著台灣社會的人生百態,形塑了台灣各地的人文風景。第二季共40集,即日起於LiTV線上影視、中視頻道播出。《書店裡的影像詩》海外進擊最後一哩路,目前在flyingV上進行募資,邀請更多公民一起加入。

(中時)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