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眾人印象當中,只要一開口話匣子就停不了的綜藝主持人張小燕,過去在訪時曾提到,當年在綜藝節目演短劇多,自認訪問做得不夠好,踏入飛碟電台才發現這是「練說話」的機會。
綜藝教母張小燕,最早是童星出身,她演過戲、當過節目主持人,伴隨台灣許多不同世代人成長,但更多人是聽她主持的廣播節目長大,她溫暖、柔和的嗓音,對聽眾來說,像是在聽一個熟悉的朋友談論著近日生活,既放鬆又療癒。
今天傳出張小燕辭去飛碟董事長職務,回顧飛碟成立,1996年起源於新黨所申請成立的「新希望電台」,創辦人為媒體人趙少康;後來新希望電台因引進飛碟唱片的投資人而改名為「飛碟電台」,並以「空中的夢想家」自許,這也成為飛碟的台呼。
張小燕表示,當初飛碟電台是由趙少康和她亡夫彭國華一起合作經營,後來趙少康要接中廣,她臨危受命接手飛碟董事長至今年農曆過年前,擔任這個職務約十年。
今年68歲的她說,「我年紀也不小了,應該要讓年經人發揮,現在媒體也在轉換,這是我一個階段的轉變,要交棒了。」
去年飛碟電台也大舉慶祝創立20週年慶,當時張小燕曾回憶,當年她在綜藝節目都是演短劇、遊戲說說玩玩,在訪問上就覺得做得不夠好,沒辦法跟別人很深入的談話。
張小燕認為,要做個主持人,需要練習在固定時間內,說話速度與起承轉合,後來有機緣接到電台邀請,她認為這是「練說話」的好機會,就一頭栽入了廣播世界。
飛碟電台對張小燕來說,不只是接續彭國華的志業外,也創造許多DJ獨特風格。她對DJ主持風格毫不受限,培養出許多「怪人」,像是陶晶瑩、黃子佼做節目都是自控,Johnny則是窗簾要拉、燈要黑;神秘的光禹,因見一面都難,讓張小燕即使同電梯也沒認出他。
網路媒體時代,即使聽廣播的人數下降,但廣播仍具有重要性地位,像是九二一大地震時,張小燕回憶,當天整棟樓大停電,膽顫心驚,只想著怎麼趕快恢復節目,在25樓的高空下,大家也都趕回工作崗位工作,透過電台的呼籲,2小時就有50台卡車的物資送來。
面對廣播產業萎縮,張小燕接受媒體訪問時也分析說,有線電視的情況也相似,只是廣播在網路等新興媒體瓜分市場下,經營得比較辛苦,但飛碟的收聽率還不錯,手機也可以聽廣播,或許這是另一個經營方向。
對於廣播,張小燕似乎也別有一分情感,她說,「雖然在電視上可以看到你,看到你的說話及表情,但是電台是一種陪伴,看不到卻很近。」1060220
(中央社)
Comments